劉 致昕
獨立記者
現為獨立記者以及午營咖啡店員。曾以德國迎接百萬難民潮報導拿下金鼎獎年度最佳專題,作品《台灣海岸浩劫》獲吳舜文新聞獎。他認為故事像種子一樣,尋找被忽略的故事並希望種下人心之後,鬆動沈痾、長出新生。2016年他持續紀錄恐攻、難民、認同問題交雜之下的歐洲,人性掙扎中看見的希望,將與我們分享。
張 獻忠
芒草心協會創辦人
《芒草心》協會創辦人,站在遊民議題前線,奮鬥超過12載。勇於嘗試「三水樓」、「街遊」、「起家工作室」等有益街友的相關措施,強調社會應建立安全網,提供友善的預防措施,防止市民變成遊民。 透過時間、耐心、愛心的累積,培養與街友的長期信任,此起彼落的招呼聲,是他們情感最深切的聯繫。
曹 良賓
Lightbox創辦人
藝術創作者,創辦「Lightbox攝影圖書室」,致力於匯集整理台灣的攝影出版物,並提供大眾自由閱讀,獲得文化部與國藝會支持贊助。期望以社會參與的方式,共構和共享台灣攝影,逐步邁向文化自主、知識自由的正向循環。
曾 瀚賢
新生代影視製作人
曾瀚賢先生作品題材多元, 2011年以著眼社會現實與青少年關係的《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》,勇奪金鐘獎五項大獎。創立瀚草影視,於2015年推出電視劇《麻醉風暴》,也跨界拍攝《紅衣小女孩》,致力於將台灣影視與其他產業結合,帶入娛樂產業並成長。
朱 宥勳
以文學思辨的文化人
朱宥勳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,現為文學書評刊物《秘密讀者》編輯委員。喜好閱讀、撰寫小說,致力於以小說的邏輯解釋一切事物。目前正努力以文學創造社會真正所需的文化腳本,喚起台灣對文學的需要,更期待讓閱讀文學作品的讀者,能體會、同理不一樣的人生與文化。
王 樹偉
整形外科專科醫師
韓國華僑,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,現為整形外科專科醫師。八仙塵暴時,因在個人臉書發表文章,記錄與病患的互動、救治過程,而受到矚目,其視病猶親的耐心獲得「溫柔醫師」的美譽,之後更寫下《手術刀與護唇膏:溫柔醫師王樹偉的整形外科筆記》,記錄了塵暴時的狀況以及個人從醫歷程。
管 中閔
經濟學家
2002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,2012年任政務委員、經建會主任委員及首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。 談到新創,管中閔教授認為,目前環境對於新創依舊不友善,對於人才的培育及留任亦相當保守,因此希望能在法規上推動政策,主張除了重視勞力等部分,應使更多人才進入台灣。
蔡 玉玲
前任政務委員
前IBM大中華區法務長,現任於理慈律師事務所。進入政府期間,以業界快、狠、準的方式,成功推動「閉鎖行公司法」、「匯流五法」、「vTaiwan公眾參與平台」、「vMaker」等多項專案。 藉由vTaiwan凝聚來自四面八方的意見,建造強而有力的民意基礎,成為推動政策的一大助力。目前致力於新創圈的投資與培育,推動台灣繼續向前邁進。
蘇 民
CxCity召集人
蘇民先生為《CxCity》召集人,同時為多項計畫的重要舵手,其中包括Taiwan ReDesign護照及身分證的設計、「OPTOGO 米蘭世博外帶台灣計畫」發起人等。目前致力於推動公眾參與,激發出潛在的城市議題,期望提高社會創新的可能。
貓 不
新生藝術家
熱愛唱歌、表演、寫作及生命的一位女孩。曾用歌聲驚艷大眾,面對竄紅後 網民對其外表的挑剔討論,她以溫柔的回應喚起了女性的美麗與堅毅。現為《女人迷》專欄作家,也正持續以各種形式為女性議題發聲。
陳 仁彬
Installments創辦人
美國分期付款平台《Insto》創辦人暨CEO,曾擔任eBay台灣分公司策略長,及北美新浪的創始成員。陳仁彬先生擁有美術背景,喜好用創新手法打破老舊的思維,並要求自己不要複製別人走過的路,期許能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。
陳 聖凱
以立國際創辦人
《以立國際服務》創辦人,大學畢業後兩年,便投入國際志工的領域至今,希望能把助人的熱血擴及他人。 以立國際募集台灣熱血青年,深入全世界偏遠地區,依當地民眾的需要提供協助。對他來說,看到志工們因親身參與計劃,對人生有更深的看法,就是最好的回饋。至今他仍持續實踐他的理想,為世界帶來改變的溫流。